一對來自香港的夫妻, 從事廣告片拍攝導演和製片工作達三十年之久, 因工作關係走遍大中國及世界各地, 喜好設計, 喜好佛學, 喜好收藏各式有老靈魂的物件, 空間中充滿著老文青生活記憶的用具及擺設。
八角
在臺北新購三十年老宅,坐南朝北, 東側臨敦化南路, 位于八樓, 是棟有林蔭大道景觀的特殊形體大樓 - 鑽石狀八角形建筑物;結構是無樑樓板,中心十字柱,東西南北四面承重牆,東北東南二側玻璃帷幕牆臨林蔭大道,西北角是外凸陽臺臨巷,西南是入口大門。
△以視覺流動決定公私領域,以十字柱為軸心,外擴與之垂直平行墻面界定內外
克拉(Carat),色澤(Color),淨度(Clarity),切割(Cut)是鑽石的鑑定準則,從建筑外形鑽石衍生的想法是希望空間可以從鑽石4C準則找到靈感;所以藉由不同的雕刻方式在空間展現(xiàn)如鑽石不同的切割形式與重量感;透過迴游動線安排產(chǎn)生的行為流動與視覺流動來演繹如鑽石色澤的純淨與透澈感。
三線
以十字柱為軸心,外擴與之垂直平行牆面是私密空間與開放空間界線,此內側牆線與建筑外側承重牆帷幕牆形成寬約四至五米的環(huán)形區(qū)塊的生活起居空間;本案設計概念便由此三條線展開。
△ 行為流動持續(xù)漫延貫穿整個空間
線1.建筑外牆
以鑿牆或浮雕不同雕刻方式創(chuàng)造不同肌理質感,也保留承重牆結構感,是鑽石重量的表現(xiàn);帷幕牆透入的光線與下望的敦南綠蔭如同鑽石般的純淨透澈;以上兩者共同形成包裹空間外皮的表情。
線2.起居內牆
10*10mm金屬方管以透空雕刻手法,形成不規(guī)則直橫向分割結構立于被溫潤樺木板包覆的起居內牆前,上方架著層板與方盒承載著主人生活的點滴收藏, 從入口延展至修佛區(qū), 是生活起居空間的背景。
線3.環(huán)形動線
生活起居的動線,以鍍鋅鋼板如紙般折出的門板是入口第一印象,H型鋼立柱界定玄關,從架高磨石地坪轉折向上形成的中島,可品茶閲讀工作用餐的大桌,生活起居觀綠蔭隨意坐臥的單椅,空間中另一H型鋼與直立式拉簾付予此區(qū)彈性- 業(yè)主手寫心經(jīng),以陰刻處理露出混凝土定字跡的黑鐵牆面與黑鐵桌板是環(huán)形動線的端景,是男主人沉思修佛的小天地。
藉由這三條線連結,形成一生活動態(tài)的場域,與八角建筑形體產(chǎn)生對話關係,生活的一切行為都有綠色林蔭相伴,生活仿佛漂浮在樹梢上。
開放區(qū)內側界線的層架從入口延展至修佛區(qū)前,刻意脫出一個縫, 是往私密區(qū)的入口;
從建筑西北角外凸陽臺延伸到建筑中心十字柱是主人生活的私密空間;是主人睡眠更衣沐浴的空間,此區(qū)透過不同動線讓空間產(chǎn)生延伸感;
其一,透過可完全敞開的落地窗,連結至可以呼吸的陽臺,感受到林蔭樹梢景色;其二,透過更衣室連結入口區(qū)的衣帽間至大門入口處,可讓整個室內形成一迴游的動線,讓主人在生活中完全感受到建筑原始的八角空間感!
一方
八角建筑南面承重牆另連結一方形空間,所以設計之初就把此空間獨立一方,做為客房及服務空間,藉由入口H型鋼側的拉門開閤與其連接,讓主客可各有獨立完整的空間及隱私,環(huán)形的開放空間是主客臥房的中介空間;
起居內牆與建筑外牆的雙軸線之間,順應而生一抹弧線般的生活軌跡,三道曲線對映躍于窗外的綠蔭蔥蘢,滲出悠悠人文底蘊。
△總平面圖
案名:八角。三 綫 + 一方
地點:臺北市
設計師:何俊宏
設計施工團隊:創(chuàng)研空間
使用材質:
樺木夾板, 實木皮染色, Cameleo涂料, 帕麗石, 義大利Agglotech水磨石, 黑鐵板, H型鋼, 金屬管, 鍍鋅板, 烤漆板, 金屬網(wǎng), 石英磚, 海島型木地板
面積:220米平方
攝影師:李國民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