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疏雨生涼,山光滿幾,殊有幽興也。
——倪瓚《淡室詩》
去年9月,北京國際飯店一層內無雙·茶事正式對外營業(yè),IN.X屋里門外吳為帶領團隊打磨近一年完成本作。
略加粗算,我們和茶的淵源已逾千年,無論從時間還是地理的維度,多元是中國茶事遷延流變中的顯要特征,而這也使中國茶的飲法有了更多值得探詢演繹的空間,正是在茶文化寬容遼闊的屬性下,無雙·茶事作為泛餐飲空間代表得以構建——遠可回溯人文雅趣,照天地心;近能承載雀躍先鋒的時代生活,恣意鮮活。
從晉朝“提壺弼茗”的茶攤兒到唐朝開元年第一間“茗鋪”形成,茶文化縱然和文人風雅、省身參禪緊密關聯(lián),但“閑情”是茶文化最宏大也最親切的生活底色。對此我們自古便有見解——“明窗凈幾,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晴日和?!?br />
到今天,一個想對山水、人文、市井都聊表心意的茶空間,對閑情佳境的塑造也是最要緊的。
線條簡潔的回型中央茶吧集合了茶花水景、六藝賞玩、多功能區(qū)等茶事體驗,可理解為一座豐茂怡然的茶事島嶼。吧臺與周圍小座、廊道、包房等則作峰回路轉式的空間安排,就像古人尋山訪友,“尋”的樂趣是第一等的。
依據空間布局,夯土、洞石板、麻石、肌理漆復現(xiàn)了自然的原始稚拙,使室內的“山林”古樸簡素。此外,結構線條簡潔,幾筆勾勒建筑造型,控制守拙與精雕的比例以成全當代感??臻g由暗至明,色彩從深沉墨色向霧白層層暈染,朱紅姜黃兩色適時點綴,弱水縈繞盤桓,托起凈室。
設計的觀想:
空而充裕,格物致遠
茶味清幽,所以清晰的表達往往以潔凈簡素的環(huán)境來成全,古今大同。而承載茶事的樂趣則要從“物”出發(fā),再向遠去。
自入口起,整塊山石劈鑿掛墻,將城市推入山林。由此進入,夯土、木飾板、深色肌理漆將空間收至靜謐幽深,茶吧與轉角火塘茶道區(qū)自空間浮出?;乩认騼龋艠闵绞げ?,茶室設計略高于地面,如林間茶寮浮于草木山石上。接下來,松竹、屏風、卷軸、瓶插、琴、石、茶器逐一呈現(xiàn),對器物更細化的講究從《長物志》中便有體現(xiàn),從實用出發(fā),不渉粗浮之氣。
空間在進入中央區(qū)后敞開,戶外景觀與天光引入,風臨竹石、水波浮動。多個茶事場景替代傳統(tǒng)空間分區(qū)——茶室、環(huán)形沙龍吧臺、臨窗散座、茶藝展區(qū)。古人流觴曲水,今人受限于都市,所以更依賴物做觀想,在室內做可看可游的空間山水。
茶室命名——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源于道教中北斗七星君。室內將傳統(tǒng)茶席與現(xiàn)代商務社交需求結合,以開窗連通戶外天光。材料輕重虛實相諧;器物選擇遵從“材美而堅,工樸而妍”;茶席、方桌、墻面、屏風皆做“山水自然”的設計,這是古今中國人不言自通的精神先驗。
一杯茶的外延如同漣漪層層蕩開,志同道合的人進入、產生交集,空間便有了社交屬性——茶事可玩、山水可愛、雅俗可通,一個當代化的茶空間鮮活蓬勃起來。
策略為先,設計為后:
泛餐飲的力道
一番回溯,中國茶文化總有難以窮盡的歷史可考,但終歸是自由自在的,它與我們山水、人文、市井的緊密關聯(lián)使得這個具有現(xiàn)代性的融合空間格外恰當。宇宙的盡頭是復古,茶事的源遠歷史也會讓它在現(xiàn)代更加燦爛、富于激情。
以小小一碗茶為圓心所激發(fā)的格物情、煙火氣、精神性以外,更契合了當代人復合型的生活和社交需求。從這個角度看,泛餐飲空間的設計更是在探索未來生活圖景,屋里門外的設計策略以此為出發(fā)點,去推動一場既自在悠然,又便捷時髦的無雙茶事。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無雙·茶事
項目地點|中國?北京國際飯店
項目面積|580㎡?
室內設計|IN.X屋里門外設計??
設計主創(chuàng)|吳為?
設計團隊|劉晨陽 賈琦峰 馬銳鑫 賈辰娟 宋江麗 應哲光
陳設支持|回到二十世紀
室內景觀|荒野植物園
燈光設計|朱海燕
項目攝影|Boris
評論( 0)
查看更多評論